找到相关内容5348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“醒世诗”考辨

    专辑《真爱》中所收的《醒世诗》。它是将于凌波氏所辑之第七、十二首糅在一起而成[73]:   有有无无且耐烦,劳劳碌碌几时闲。人心曲曲湾湾水,世事重重叠叠山。   古古今今多改变,贫贫苦苦有循环。将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82278742.html
  • 《金刚经》与南宗禅——以敦煌文献为中心

    神秀为六祖的说法影响更大些,神秀的弟子普寂则以第七祖自居。神会为了扩大南宗的影响,极力宣传以慧能为六祖的祖统说,反对以神秀、普寂为首所宣扬的北宗祖统说。神会所持的理由十分简单:无论是法如还是神秀,都没有...

    杨富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82378745.html
  • 《魏书·释老志》与初期中国佛教史的研究方法

    的重要性。   第六,《魏志》没有提到“外道”,而《隋志》提到“外道”,说他们“并事水火毒龙,而善诸变幻”,又提到邪道来侵扰佛心而不能得逞的故事。   第七,《魏志》和《隋志》虽然都提到在家俗人...

    葛兆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82378746.html
  • 蔡瑞霖:关于唯识学时间意识的现象学考察

    世亲中期如《佛性论》或真谛之《起信论》发展等,亦足以成为第四个重要对比项。关于此,已逸出本文范围,且勿论。底下,我们以第二对比项(第五节)及其第二个子题(第七节),和第三对比项(第六节)为范围,进入...、奘基一系将唯识学发展为法相宗,都有逐步强化主体性的意味。可以说,超越主体性的建构世界和识转变而变现外境,是同质同类的宣称了。   第七节 安慧「识转变」争论的现象学解决   「解释的对比」和...

    蔡瑞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82878754.html
  • 禅宗语言的种类

    :“如转轮王念,军众速来去。健疾如王意,名为第七宝。”[53]东晋失译人名《那先比丘经》卷下:“卿曹沙门言,人在世间作恶至百岁,临欲死时念佛,死后者皆生天上。我不信是语。”“船中百枚大石,因船故不得没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82878755.html
  • 归义军期敦煌寺院的迎送支出

    可称为天公主,如61窟主室东壁门北侧第四,五,六身供养人像都是曹元忠的外甥,题名为:「甥甘州圣天可汗的子天公主供养」,而第七身的供养人汉学研究第21卷第1期206考.见《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》,页...

    罗彤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90678801.html
  • 翟氏先辈在敦煌修建功德窟

    了更深层次的说明.第四身旁墨书「弟步军队头翟温政供养」;第五身旁墨书「乐住持行者宗权翟神德敬画观世音菩萨一躯」;第六身为一小儿.旁墨书「亡孙定子一心供养」;第七身旁墨书「亡男善□一心供养」。由上述窟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93178952.html
  • 瑜伽师地论本地分思所成地体义伽他经论对照(上篇)[2]

      [6] 大正二,页一六○。   [7] 大正三十,页三七四。   第七颂:誉   云何擅名誉?云何具珍财?云何获美称?云何摄亲友?   持戒擅名誉,布施具珍财,谛实获美称,惠舍摄亲友。[...

    陈琼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93278954.html
  • 华严宗的思想及其教判

    。圆满显现法界自体所具德用的无尽缘起妙理,主伴具足,圆融自在,故云「圆明具德」。《华严经》属此。   前六宗即小乘教,第七至第十依序即大乘始教、终教、顿教、圆教,第十即华严的教旨。另据澄观大师的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93478958.html
  • 佛经启悟法

    佛法上的分析,尚有七、八二识---末那识和阿赖耶识的存在。   第七末那识,末那识的作用,是执定阿赖耶识中的见分为我,而恒审思量之,所以它的特点,是“执我”和“思量”,因为执我,所以与我痴(因无明故...

    悟实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1241979018.html